r/China_irl • u/Fluid-Difference-804 • 21h ago
社会生活 為什麼小紅書上面那麼多獵奇帖子和種族歧視的
本人身在加拿大 每天看小紅書都覺得裡面有很多種族歧視和獵奇的帖子 一般就是歧視黑人和印度人 中國人的質素就這麼低嗎
r/China_irl • u/Fluid-Difference-804 • 21h ago
本人身在加拿大 每天看小紅書都覺得裡面有很多種族歧視和獵奇的帖子 一般就是歧視黑人和印度人 中國人的質素就這麼低嗎
r/China_irl • u/Party_Quarter3849 • 10h ago
我不对视频内容做过多讲解,只是聊一个我自己发现的海外反贼圈的现象,就比如这期视频聊了文革,然后这个法国女留学生就是说中国那个时候怎么怎么样,但是她是75年才到的中国(文革基本上几年前就结束了),又是一个月领52块钱在中国基本上吃喝玩乐,还是一群留学生中基本上唯一一个不相信共产主义,不相信毛泽东,觉得毛泽东是屠夫独裁者的人,然后这样的人专门跑来中国留学,在视频里说文革的事。其中我注意到一点就是王志安跟她聊到亲眼见到江青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她没有直接说,她只是说我事后分析觉得她是恐惧balabala,也就是说她自己不愿意说出一些比较正面也好客观也好的评价,就比如你直接说见到江青觉得很亲切也正常啊,毕竟人家那时候还是政府里面的领导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的观点,会让看视频的人觉得这是当时中国人大部分人的观点,这就让我想起了海外的李老师,各种反贼自媒体的新闻视频。比如国内随便一个人说一句话说中国经济不行了,这群人就做视频说中国要崩溃了,但是如果有很多人说生活在中国很幸福,他们只会说这群人被“洗脑”了,包括李老师的新闻很多都是特别个例的事情,但是天天发就让你感觉中国进入了乱世,这是常态。(假如你要学习李老师发新闻的模式,美国也能每天都能让你感觉生活在地狱)但是事实上来说我现在才明白海外反贼才是异类,少数群体,也就是说这些采访你只能看出一些个人观点,根本不客观。同样来说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二极管的思维,我以前就是刚开始翻墙后就觉得海外是传播真理的平台,国内的所有视频都是宣传,都是假的。但是我现在也慢慢明白,两边谁也别说谁,都有宣传的部分,也都不客观,因此两边都听,自己总结再思考才是正确的。现在我也觉得中国不放开防火墙,信息审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如果都去用ins,youtube那得损失多大的市场,跟Uber叫车送外卖都是一个道理,国内最主要打造的就是所有平台都是国内的,就能做到一种内循环模式。至于轮媒和那些反贼频道,我可以保证如果放开的话早就被冲垮了,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前几年的我身边都有人说想润了,但是到了现在没人再提了,因为前几年疫情也是国人大部分人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墙外反贼的时候,那时候墙外反贼可谓是百花齐放,什么文革2.0,经济崩溃,闭关锁国各种理论吹的玄乎的很,让你感觉中国真的完蛋了,忽悠了不少人,但是风口一过国人发现海外这群反贼如此热爱煽风点火,就没人再关注了,因此现在来说海外反贼终究会走到头,因为为了自己的立场只能去采访特别小众的人,就比如我倒是想听听墙外去采访毛泽东的支持者,文革的支持者,习近平的支持者,中国的支持者,畅所欲言这样大家才有思想碰撞嘛,国内上述的人虽然有,但是没有多少人敢放开了说,墙外只做反共的,走不远。
r/China_irl • u/Hao1024 • 14h ago
对外他一直说希望制造业回流,减少逆差,可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也知道这么做非常短视,尤其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中期选取会很快让他丢掉很多牌。
如果他真正的目的是缓解财政赤字,解决债务危机这个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么先用关税来收一笔钱,再人为制造股市崩盘,引导资本避险去债市,压低美债收益率,同时逼Feds加快降息,进一步降低利率,从而缓解美国债务压力。
一番大力操作以后,债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经济又重新回暖,股市创新高,真正实现川普赢麻了。
这么推理我认为逻辑是通的,可是中间又有太多不可控甚至是矛盾的因素,首先,加关税导致的物价升高,反而会使美联储降息空间变小;其次,广征关税导致自己丢失盟友,反而有可能让中国成为带头大哥,在欧洲和亚太主动权升高;另外,中国手里有很多牌可以用来反制,例如,中国自己或者联合欧盟和日韩一起抛售美债,反而使美收益率率升高,川子的如意算盘不就被打翻了吗?他能怎么办?继续qe吸收美债吗?当然,抛售美债会使美元贬值,rmb被动升值,又正中了美国下怀。
个人愚见,思来想去,一头雾水,希望跟大家探讨一下。
r/China_irl • u/NoSense9018 • 7h ago
我看这里的美华高级人居多,上学好工作进风口,高薪有钱投资股市。
maga加川宝如果不是闹得你们经济利益受损,我看你们也不在乎什么maga一类的吧。
r/China_irl • u/Party_Quarter3849 • 9h ago
以前在墙外看到嘲笑张维为的视频觉得他是一个梗,因为关于他瑞士永居的事,觉得他是一个大外宣。但是最近我在B站看了他的一些视频后,觉得他反而代表了中国学者正在崛起的一种象征,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以前也沉迷于中美之间的宏大叙事,但是我看张维为在跟外国学者交流的视频,他经常说自己走访了埃及,非洲等等地方,有过实地考察,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在西方我基本上看不到了,我敢说西方现在大部分学者都没出过国,比如那些拿新疆西藏说事的,连中国都没去过就开始批判中国这中国那了,完全是资本主义自由化养出来的吹鼓手,同样还有海外的华人自由派,他们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后,除了去欧洲旅游,我看也没有对中国自由民主有过真正的实践吧?他们去过拉美考察吗?去过非洲考察吗?都没有就只会在家里语出惊人地说:习近平要当皇帝,共产党要崩溃了。。。。。。
西方的傲慢导致了目前东升西降的趋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也怀疑中国“应该”崛起吗,我这里说应该就是因为去年有个新闻就是一个大学学生说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毛泽东就被判了8年,这种因言获罪的现象出现在中国一个现代化国家就让我怀疑这也不可能真正的崛起吧,但是西方的傲慢又是实打实的,张维为考察阿拉伯之后就能推断出阿拉伯的思想还没成熟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因此不存在阿拉伯之春一说,事实也证明如此,而与他辩论的那一派学者,什么福山之流,都是参加各种讲座靠读书上网看新闻总结理论写书然后就去辩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之前看了一个张维为2025的预言,因为看多了墙外反贼的视频,下意识就觉得会说什么暴论:比如美国崩溃中国崛起武统台湾balabala(相当于中国崩溃的对立面)。但是他自己说了根据走访多个国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的形象会在全世界新一代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好,这在speed的直播后也确实如此,不得不说现在我倒觉得张维为对得起学者这一个称号,求真务实,中国人要自信。
r/China_irl • u/PrinzChiyo • 12h ago
我看到不少国人对于封闭经济有着一种拥戴。
见到的几个观点:
讲真觉得特朗普这种想法就挺不正常的了,可以问一下为什么大陆人也这么支持这个吗?
r/China_irl • u/Awkward_Number8249 • 18h ago
我产生这种印象基于我观察到的以下几个现象:
1会有很多为中共洗地的长篇留言认真回复,内容很具体,不像正常人聊天的状态。
Edit: 是特别正经的回复,不带什么个人情绪那种,就像是在完成任务
2别人发布的批评中共的言论会有更多downvote
3当你回复给你怀疑的洗涤言论时提到习近平,对方就不出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r/China_irl • u/CandidateDue1560 • 14h ago
胖虎霸凌大雄,大雄可以给钱或零食讨好他避免被欺负。但美国这个胖虎,是个双重人格,你好处给了表人格会得罪里人格,给了里人格又会得罪表人格。两个人格给他平均一下好处吧,又不会得到任何人格的信任。大雄难啊——
r/China_irl • u/Currency_Anxious • 22h ago
reddit或其它平台有什么比较大/热的中文社区吗,如果能顺带说一下其中的主要群体类型就更好了,感谢!
r/China_irl • u/catinloop • 5h ago
比如,欧盟和英国之间现在没有关税,川普给欧盟加20%,给英国加10%。那我要是欧盟供货商我就先把产品运到英国然后再运到美国,这不就立省10%。
这玩意儿究竟有啥意义?
r/China_irl • u/Weird-Ad8465 • 14h ago
中共是壞人,但是中國人絕對是無罪的,中國人都是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和中共犯下的罪惡沒有半點關係,可以反共但不能反中,誰批評中國人的劣根性就是支黑
台灣人和香港人可以反共,但絕不能否定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更不能尋求脫離中國獨立自主,否則就是洋奴賣國賊,哪怕要當中共的奴隸,也一定要留下來建設民主中國
雖然嘴上說反共,但實際上看到中國強大了心裏就暗爽,覺得中共雖然壞,但是中國人又揚眉吐氣了,重建大中華帝國又接近一步了,自己很快就要取代洋人成為人上人了,耶!
總結:反共不反中只是表面,骨子裏還是大中華主義那一套,完
r/China_irl • u/Complete-Pirate9488 • 12h ago
CDT编辑注:本文在微信公众号、知乎、腾讯新闻等平台被删除。作者“食通社”在修改部分细节后将文章刊登在其官网上(原文中的“河北滦州市糯米庄”省略为“H省”,受访者改为化名。)
眼看春耕在即,河北滦州市糯米庄村农民李技栋却翻不了地。在他70亩耕地里,遍布着农场外飘来的大小不一的破碎地膜,像残雪一般覆盖在耕地上,或缠绕在枯枝稻草间。地膜甚至还飘到老李家的牛棚里。
老李只能带着几个工人在牛棚里捡拾地膜碎片。“这膜又轻又碎,像是超薄的不合格地膜。”
如果不做处理,地膜就会在翻地过程中混杂在土壤中,不仅影响这一茬作物的生长,而且永远无法回收,也难以分解,只能在土壤中非常缓慢地破裂为塑料碎片,甚至以微塑料的形式被作物吸收。
不用地膜的老李,怎么会成为地膜污染的受害者呢?原来,从去年12月25日起,距离他家地头100米的地方建起了一个临时加工厂。这个占地不过几十平米的小工厂从周围农民处收购大量花生秧,然后粉碎,加工成粗饲料,用于喂养牲畜。由于收购花生秧时没有去除地膜,地膜缠绕着花生秧,一起被喂进了机器。经过破碎的地膜随风飞扬至周边耕地,其中就包括老李的地。
这家加工厂是在花生收获后才临时搭建起来的,并且搭建的地方原来是本村的基本农田。由于条件简陋,加工现场并没有额外的防护措施,导致地膜四处飘散。
2025年1月1日,老李拨打12345市长热线反映污染问题。此后他向当地街道办事处、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也递交了书面说明,反映情况。
从事发开始,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马上到了播种春小麦的季节,老李还打算同时种下豌豆、大蒜、油菜、小白菜等蔬菜,成熟后会成为他一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土地里的地膜让他迟迟无法播种,眼看就要错过播种时节,耽误一年的收入。
老李曾经是一名农资经销商,见惯了农药、化肥、塑料膜对于人和土地的伤害。十五年前,他在家乡糯米庄村流转了耕地,用生态农业的方式,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种植粮食和蔬菜。这70亩耕地就是他多年以来努力保护的一片净土。也正因如此,他才对很多农民习以为常的地膜污染痛心疾首。
加工厂不肯采取措施,老李只能自掏腰包,出资两千块给村书记转给对方。随后对方在老李在耕地边进行了简单遮挡。加工厂还曾答应出钱,让村集体请人捡拾飘到老李农田里的地膜,但持续了几天就没有了下文,理由是“每天捡,承受不起”。企业不愿意停工,但只要继续加工,每天就会有地膜飘过来。走投无路的老李只能继续向政府投诉。
2 农业、环境两部门隔空“斗法”
接到投诉后,深州市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先后派人到现场调查情况,但给出的回复却令老李啼笑皆非:两部门援引同样的法律法规,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 两者在回复中都指出,地膜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因此无法对涉事企业进行执法,应交由对方部门解决。
首先,双方都引用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第五条。生态环境局引用了第一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而农业农村局只引用了第四句:“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在地膜回收不力、造成污染的链条中,他们只看到了对方失责,对于自己的职责视而不见。
其次,双方隔空激辩的一个论点在于:污染老李耕地的地膜,还是不是“地膜”?
生态环境局建议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来处理:“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或者农用薄膜……由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但农业农村局对此回应,饲料加工企业不属于地膜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所以“我单位没有处置的法律依据”。并且援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条,认为这是“固废污染”,应由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处罚。 也就是说:这个案例里,飞到老李家地里的,法律意义上不再是地膜,是固废。
“固废”即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已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物品。
但生态环境局“棋高一着”,用《固废法》打败《固废法》,援引该法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农业固体废弃物,加强监督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翻译一下:虽然固废归我管,但农业固废还是农业农村局的事。 老李拿到这样两份回复,欲哭无泪。于是继续通过政府网站留言、电话热线等渠道反映问题。目前仍毫无进展。
3 农业固废到底归谁管?
回到本事件的关键问题:农业固废到底该谁管?环境律师吴安心认为,主管部门应是生态环境部门,因为缠绕地膜的花生秧是原材料,饲料加工属于工业生产范畴,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态环境部门监管。
但废弃地膜之所以出现在加工场景中,必然又是田间地膜回收不力的结果。2023年河北承德检察院就因某村大面积使用地膜、造成耕地污染,而责令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履行其监管地膜使用和回收职责。
回收和污染的道理如此简单:回收了,就没有污染;不回收,就会造成污染。但到了政府层面,回收属于农业农村部门的责任,而污染涉及环境部门,两部门的权责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污染事件发生时,两部门负责的环节必然都出现了问题,都负有一定责任,都有理由出手监管。
而现状是“都该管”变成了“两不管”。尽管国家出台了《固废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似乎条文越多,有关部门们越能找到理由推脱责任。
一位研究固废的专家认为,《固废法》对农业固体废物的管理表述较为模糊,导致实际上农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依然是空白。
包括地膜在内的农用薄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我国地膜污染问题严重——每年有近3亿亩土地覆盖地膜,用量直逼145万吨,约占全球地膜用量75%。
由于回收技术和设备等种种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农膜回收利用率不足2/3。2017年原农业部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在西北地区启动建设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提出通过2至3年的时间,示范县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尽管治理地膜终于有了具体行动,但这只是“当季”回收。我国多年累积地膜残留量已超百万吨。
据2016年农业部监测数据,中国所有覆膜的农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局部地区亩均残留量达4-20公斤,个别地块甚至高达30公斤以上,相当于6层地膜。残留地膜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出苗,阻碍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全国范围内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地膜直接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损失尚未有权威数据统计。
另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斌等人撰文,国家项目区外地区的地膜残留问题非常突出,市场上超薄地膜依然大量存在,农民回收残膜积极性不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严昌荣曾在一篇文章中估计,为了利用花生秧作为牲畜饲料,进行去膜处理,每亩处理成本约为30-50元。而往往没有人支付这笔成本,也就意味着地膜散逸到环境中,成为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 而当饲料中混入了地膜,对动物的健康也有诸多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也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塑料地膜不仅危害土壤和农业本身,随风飘散的地膜也危及公共基础设施。2021年五一期间,京广线高铁行至河北定州段时,就因地膜挂上了接触网而停运,另有几十余辆高铁因此停运、晚点。
像“地膜导致高铁停运”这种新闻,仅是公众能够了解到的冰山一角。街道办事处和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都曾经告诉老李,附近类似地膜污染的事件太多,根本管不过来。 目前,老李的主要诉求是对他和周边农户耕地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修复,除了肉眼可见的地膜碎片,还包括不可见的塑料微粒。
他说:“我一直锲而不舍地反映这事情,既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周边的村民,更是后世后代福祉。我们这代人,不应给后代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
对老李来说,上网求助是无法解决问题之后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因为这几天的新情况让他愈发着急:在他求助于政府部门之后,涉事加工企业加快了加工的节奏,飘出的地膜也越來越多。他猜测,对方想着赶紧加工完这一批原料就跑路。因为加工厂是在农田上临时搭建的,他们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如果在地膜回收不力,企业造成污染的时候,政府部门之间还在争论谁应该负责,那么如何能够切实保护环境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在事实确凿清楚的时候放任涉事企业持续污染,难道要等到他们溜之大吉后,再以“污染主体不清晰”为借口继续不作为吗?
地膜污染治理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明确的权责区分,也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详细的管理办法。
谁来管?怎么办?老李需要一个回答,受到污染的土地也需要一个回答。
r/China_irl • u/YMM_2025 • 19h ago
女性慕强和东食西宿是基因本能,独立女性是怎么做到可以反基因和人性的?先叠甲:爆男人金币的不算独立女性。
真相就是政治不正确的,独立女性只不过是一张大饼,绝大多数小仙女做不到。东大的女性在工作和经济的权利低于男性,在婚姻上保护女性是一种维护统治的需要,是一种帮助女性的转移支付,一种缩小贫富差距的手段,而东大男性就是牺牲品。
以男性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的舔狗经济已经崩盘的大环境和男性觉醒的双重加持下,这种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扭曲的婚恋价值观,还能维持多久?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被资本和偶像剧捧杀的小仙女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欢迎拳师来这里打拳
r/China_irl • u/Individual-Tomato761 • 12h ago
刚才看了一下,拍的真是好,甚至反中共和反毛泽东的部分都给你拍出来了,而且还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还赞颂了赵紫阳。2006年中央电视台再拍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纯粹就是讲故事的,2000年代的央视十台的历史纪录片和2010年代的央视九台的历史纪录片也是讲故事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政治觉悟的电视历史纪录片,中央电视台只拍过而且只有过这部《河殇》
r/China_irl • u/Capable_Country_7758 • 23h ago
众所周知你中劳动法废纸一张,那既然执行不了,为什么不设计一部更加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法呢,像是把八小时改成十小时,强制双休改成单休,经过妥协但可行劳动法实际上更能帮到那些底层工作者,也能加强法治权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谈到就是哈哈大笑😄
r/China_irl • u/[deleted] • 7h ago
最近看到很多人讨论华裔去和外国人约会之类的事,或者说华裔在情感上遇到的一些困难。我对此不太了解,不过,我认为,还是可以借此情形来谈谈中国文化和观念对于“早恋”的态度,以及我在社交中观察出来的一些现象。请注意,本篇文章含有大量主观判断以及个例,如果你认为你周边情况不符合我说的那么就是你对。
在中国大陆,我听说过压制早恋的例子太多了。很多人去谈女朋友会被班主任之类拆散,然后记过甚至是开除,我不做多赘述了。然而压制和避讳早恋的现象在外国我身边的华裔群体依然存在,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在澳洲,华裔我身边几乎人人在进入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都在上补习班,有很重的作业。这无疑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社交。我高中时,认为我身边的人大概30%-40%人之间有男女朋友。然而我身边华裔我却是很少想起他们那个人交到了什么男女朋友。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过度专注学业,或者是来自文化上认为早恋是错误,影响学业的缘故。
压制早恋的文化,在我看来无疑是极为病态的。传统观念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可问题是,颜如玉还是要靠自己社交能力去追求。而抑制早恋则是对社交能力极大的打击。